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走深走实,8月24日下午,由崇明区法院和崇明区市场监管局、崇明区税务局、崇明区工商联(总商会)共同举办的第三届崇明世界级生态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推进会暨崇明区法院服务保障园区企业健康发展新闻通气会在上海长兴海洋装备产业园区召开。
市高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张斌,市工商联副主席杨茜,崇明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梅云平,区委常委、副区长郑益川,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工商联主席、总商会会长顾德昌,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朱丹,上海长兴海洋装备产业园区董事长郁葱出席会议。市高院、市工商联、市二中院等相关负责同志,崇明区法院、区发改委、区市场监管局、区税务局、区生态环境局、区工商联(总商会)等相关单位领导及部门同志,部分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陪审员、律师,园区及园区企业代表参加会议。
白皮书显示,崇明区现有经济开发区、经济小区、工业园区、招商中心等招商主体共30家,各园区现有注册企业23.3万户,占崇明区企业总数的95%。2020年度,园区企业上缴税收总额341.7亿元,占当年度全区税收总额的95.5%,园区企业已成为推动崇明世界级生态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司法服务保障园区企业健康发展,是崇明区法院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扎实开展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
此外,崇明区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高捷峰,崇明区税务局党委委员、总经济师王超分别就法治化营商环境相关工作进行通报。来自园区、园区企业和律师的代表分别作交流发言。
会上,张斌和郑益川共同为上海市崇明区人民法院驻上海长兴海洋装备产业园区诉调对接工作站揭牌,张斌和朱丹还为特邀调解员颁发聘书。此次设立驻上海长兴海洋装备产业园区诉调对接工作站,是崇明区法院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举措之一,旨在开展涉上海长兴海洋装备产业园区企业法律纠纷的现场咨询、调解、立案、法治宣传等工作。
为了进一服务和保障园区企业高质量发展,切实解决好园区企业破产案件中涉及的工商、税务等问题,崇明区法院与崇明区市场监管局、崇明区税务局共同签署了《关于加强协调联动促进园区破产企业有序退出合作备忘录》,明确以法院破产案件审理为依托,共同推动形成畅通、高效、便利的园区破产企业退出机制。
如何进一步提高司法服务保障企业健康发展水平,切实增强服务保障企业的有效性?朱丹表示,崇明区法院将紧紧围绕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发展大局,进一步加大服务保障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力度,不断提升包括园区企业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公正、高效、专业、便捷”的司法获得感、满意度,努力促进崇明成为企业创新创业的优选地。
谈到驻园区诉调对接工作站的设立,郁葱认为良好的营商环境离不开法院的司法服务保障,诉调对接工作站是切实为企业造福解忧的好举措。“近年长兴产业园区发展日新月异,实体产业集聚效应突显,新兴经济三年实现翻三倍增长。长兴产业园区将深入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部署要求,强化法律法规宣传,引导园区企业合规、诚信经营。”
“崇明区工商联将一如既往当好民营企业的‘娘家人’和‘自家人’,发挥好桥梁和纽带,切实为企业做好服务。”顾德昌表示,要进一步推进党委、政府、法院、商会、企业的良性互动,协力促进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为包括园区企业在内的在崇各类市场主体营造更加良好发展环境,推动崇明企业加快转入高质量发展轨道,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
梅云平在讲话中表示,要紧盯“执行合同”“办理破产”两个一级指标,把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在提高服务企业的意识、能力和水平上下功夫。法院要围绕主业主责优化营商环境,重点就是抓好涉营商环境案件的办理,提升多元解纷专业化、审判执行智能化水平,更好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要积极畅通法院、工会、行政机关、行业协会等之间的对接渠道,引入社会力量集中化解各类商事纠纷,实现诉前调解与人民调解有效衔接、无缝对接,协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杨茜在讲话中表示,加强与司法机关、行政机关的协同配合,积极开展法律服务工作是工商联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两个健康”的重要抓手。充分认识园区经济是崇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载体,充分发挥工商联民营企业“娘家人”作用。要不断完善多部门协同机制,擦亮园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服务品牌,为企业提供切实的帮助。希望司法和行政机关能更多地赋能各级商会,充分发挥商会调解作用,指导帮助企业加强内部合规体系的建设,奋力开创崇明世界级生态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